砥砺奋进谱新篇——2024年度全国移民管理工作综述
聚合力谋新篇——2024年度中管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述职会侧记
在守正创新中深化发展 不断增强巡视巡察震慑力穿透力推动力

【我们的节气】立冬:今宵寒较昨宵多

发布时间:2018-11-07  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  字体大小[ ]

  中国向来习惯以立冬为冬之始。冬天,是一年之中最后一个季节,是万物休眠、万事终结的时期。秋收冬藏,农作物收晒之后,到了储藏起来的时候,而动物也到了冬眠的时候。立,建始也,表示冬季自此开始。所以立冬的到来,就意味着终结、寒冷,意味着暂停、休憩,意味着消亡、掩藏。

  原标题:【我们的节气】立冬:今宵寒较昨宵多

  今日立冬。

  终于到冬天了。北京的秋天太短,夏天和冬天挤一挤好像就把秋天拉下了,不过还是美了一阵子。可惜寒风一吹,冬天骤然而至。

  中国向来习惯以立冬为冬之始。冬天,是一年之中最后一个季节,是万物休眠、万事终结的时期,这种含义就体现在最初造字之中。冬字初形就好像一段绳子或者说一捆丝两端打结的样子,以此表示终结的意思,这其实是终的本字,不过后来被假借为冬天的冬,就把本字加上纟来表示。到了大篆,冬的字形中间包裹起了一个“日”,好像把太阳遮挡围起来了,不那么暖和了。再后来,去掉了中间的日,而在下面加上了表示冰棱的“仌”,表示天气冷到水结冰,悬崖之上挂起了冰棱,这就是现在楷书冬字的来源。

  秋收冬藏,农作物收晒之后,到了储藏起来的时候,而动物也到了冬眠的时候。立,建始也,表示冬季自此开始。所以立冬的到来,就意味着终结、寒冷,意味着暂停、休憩,意味着消亡、掩藏。

  好像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一样对天气、天地如此敏感,又如此敬畏,我们从天地的变化中懂得四季的轮转,懂得宇宙的法则。懂得在人世间,要春播夏耘秋收冬藏。西北风一吹,开门,又是一番天地。

立冬三侯

咏廿四气诗 立冬十月节
唐·元稹
霜降向人寒,轻冰渌水漫。蟾将纤影出,雁带几行残。
田种收藏了,衣裘制造看。野鸡投水日,化蜃不将难。

  立冬,十月节。立字解见前。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。

  一候水始冰。想起那句,青出于蓝,而青于蓝,冰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冬天气温低,天气寒冷,水面初凝,开始结冰,不过未至于坚也。

  二候地始冻。古人说壮冰曰冻,冻是比始冰更为坚硬的存在。立冬之后五日,土气凝寒,地面开始变得硬邦邦。因此我们说天寒地冻,天气寒冷,大地封冻,用此来形容气候的严寒。

 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。雉,野鸡也。寒露的时候三侯雀入大水为蛤,立冬这时候三侯雉入大水为蜃,相对应,表达的意思也相似。一般认为,这里的蜃就是大蛤。海上或沙漠之地常常会发生海市蜃楼的现象,将其称为海市蜃楼,就是因为古人认为这是蜃吐气而成,在他们看来蜃能吐气为楼台。

  立冬诗选

立冬日作
宋·陆游
室小才容膝,墙低仅及肩。方过授衣月,又遇始裘天。
寸积篝炉炭,铢称布被绵。平生师陋巷,随处一欣然。

  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,授衣就是制备寒衣,授衣时节,也就是农历的九月。陆游说“方过授衣月,又遇始裘天”,该穿皮衣了。今天的我们冬天穿些什么?秋衣秋裤,毛衣羽绒。夏秋时节的轻薄衣物自然是抵挡不住呼啸而来的北风,于是收拾起衣柜,将冬天的那些厚重衣服一件件搬出来。现在的我们自然是穿羽绒衣避寒了,不过在羽绒衣流行之前,好像总是棉衣毛衣地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,抬起手臂都显得困难。小时候除了秋裤还穿毛裤,厚厚一条,穿上去之后活像只熊,虎背熊腰,在寒日里大声说话就好像在吼叫,叫你看,这里有头熊。

立冬夜舟中作
宋·范成大
人逐年华老,寒随雨意增。山头望樵火,水底见渔灯。
浪影生千叠,沙痕没几棱。峨眉欲还观,须待到晨兴。

  范成大这首诗,第一句是莫名的悲哀:人逐年华老,寒随雨意增。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,到底如何呢,是天道无情,天道有情,天道至情。春夏秋冬,弹指间繁华尽成烟云,年华渐逝,有动物冬眠,有树掉光了叶,有人在风中吹老容颜。诗人总是有些敏感,立冬之夜,立在浮舟之上,抬头望远处山顶之上隐约的樵火,低头看水面倒影的渔灯,人世间几回轮转,波涛几重浪,尽在眼底心中。

立冬
明·王稚登
秋风吹尽旧庭柯,黄叶丹枫客里过。
一点禅灯半轮月,今宵寒较昨宵多。

  天气是越来越冷了,秋日里是一场秋雨一场寒,到了冬天,都不用下雨,一夜还比一夜冷。所以是今宵寒较昨宵多。可这到底是表面。秋风吹尽落叶,寒冬里什么都不剩了,只留下光秃秃的枝丫,在夜里在禅灯影里在半轮月下,弹唱不知名的歌。老去的我们有孤独有哀伤有感怀有惆怅,可到底只能叹一句今天晚上比昨天晚上还冷呢,感慨这天气,也感慨这滚滚红尘。(申屠)

中国全民新闻网摘编崯嶧

【免责声明】:以上图、文、音/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(本网原创文章除外),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。我们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。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,禁止用于商业用途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、法规、政策,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: 3555333776,微信号:GAN160003,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。电话:010-89525216。本网投稿邮箱:3555333776@QQ.COM。通讯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(华声国际大厦)1层 1 2 1号。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,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、来源:XXXXX网站。
点击查看更多评论>>发表感言:
验证码,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。